“進口餅乾9.9元一箱,方便麪9.9元一箱,乳酸菌8.9元一箱。”瀋陽市民孫先生在華府新天地專門開設了一處“臨期”食品銷售專櫃,每個月銷售額達二十餘萬元。
月銷十多萬元臨期食品迎商機
“進口餅乾9.9元一箱,方便麪9.9元一箱,乳酸菌8.9元一箱”,瀋陽市民孫先生在華府新天地專門開設了一處“臨期”食品銷售專櫃,“這裏既有地鐵,又是北站商圈,辦公與客流都很大。”孫先生説,他開設的臨期食品櫃枱,專門銷售麪包、牛奶、飲料、小零食,“已經開設好幾個月了,每個月能賣二十幾萬元吧,生意還不錯。”孫先生説,前來購物的多數都是附近辦公的小白領,過往客人只佔據少數。
孫先生告訴記者,他從事臨期食品銷售前,專門做過市場調查,“臨期食品目前還只是小眾市場,各大超市設有專區,而購買它們的人羣往往是看中價格優勢的老年人。”大部分超市會在離保質期還有三分之一時間的時候,把食品直接退回生產廠家或供應商,他發現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機,因此嘗試着做起了臨期食品銷售。
有臨期食品店主算過,毛利率在70%左右,如果除掉損耗、場地、人工、運輸、倉庫這些可以達到40%。
成都一家臨期食品專賣店店主説,臨期食品便宜,市場需求大,專賣店*天純利能夠達到1000-3000元,遠遠比同樣地段的普通小賣店要高。同時,臨期食品定價相對自由,雖然有“越接近保質期越低價”的原則,但對於店主來説仍有很大的定價空間,賣得好的價格比較高,不好賣的就低價引流。
避免食品浪費精準定位消費人羣
所謂臨期食品,是指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,臨期食品屬於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,符合安全食品的範圍。
像罐頭、餅乾、方便麪等食品,一般的保質期都在6個月甚至一年以上,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;標註保質期6個月—不足1年的食品,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。一般的電商倉庫保質期超過1/3就很難入庫了,大賣場保質期超過2/3就得下架。
經過*初的陣痛後,孫先生摸索出來了精準客户人羣,“老小區、學校、農貿市場,這些場所都是*好的銷售場所。”孫先生説,他通過微信鎖定這些區域的人羣后,展開“先賠錢後賺錢”優惠銷售辦法,慢慢打開了市場。“週末賣的比較多,平日少一些,每個月銷售額在二十幾萬元。”孫先生説。
市場有待開發資本注資特賣電商
孫先生認為,開設臨期食品專賣,把這些臨期食品進行回收利用,*大程度地發揮其剩餘價值,可以創造出*大的社會效益。
“*難的時候是開業之初,找不準人羣定位。”孫先生説,當初一廂情願認為,大商場人流密集東西好賣,沒想到臨期食品專櫃開到大商場後,客流確實挺大,但買貨的人卻並不多。
中國大約有500萬家小超市、百貨店、便利店,除了食品在上架後被丟棄的浪費之外,還有一部分浪費來自於食品運輸和批發的過程中。超市和電商平台為了減少庫存,是不會收超過保質期限1/3的國產食品和超過保質期限1/2的進口食品的。
目前,線上出現了銷售臨期食品的專業平台。資料顯示,它於2016年創立,於2018年獲得1.1億元C輪融資,用户數接近1億。*大